原文出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
靖外明德小学位于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是由当地5所农村小学撤并而成立的学校。自2008年建校后,学校就决定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三餐食材来源。到今年,他们已坚持了15个年头。
“猪和鸡胖得走不动道啦……”今年秋季开学后,校长雷应飞发了个朋友圈。图片里,不仅畜禽膘肥体壮,蔬菜也已成熟,在地里等待采收。“这两天玉米、茄子都熟了,孩子们劳动课的内容之一就是学习如何采摘蔬菜。”
这所农村小学建有近150亩劳动教育基地,里面养殖有多种家禽牲畜,种植着众多瓜果蔬菜,还设有农耕文化长廊、特种养殖区、科普园(玻璃温室)等。平时的管理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但每班每周有两节劳动课,学生便会在专职劳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牲畜的养殖和田间劳作。
进入三年级后,每个班都分有一块责任田。除大米和调味料外,一千多名师生一日三餐所需食材均来自这150亩的劳动教育基地,吃不完的肉菜还能拿去售卖,收入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反哺学校建设。
梅花鹿、鸵鸟、珍珠鸡……每次见到它们,同学们都异常兴奋,隔着围栏伸长了手投喂。学校的“动物园”是经过审批后建立的,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小动物相处。“这是非常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会在潜移默化中惠及周围人。”校长雷应飞说。
在科普园里,种有甘蔗、西番莲等果树,培植了石斛、白芨等中草药,还引进了无土栽培。这里是学生们学习植物学知识、了解中医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美术、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会根据课程内容,带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科普园。美术课堂上,大家睁大了眼睛观察地上掉落的树叶、草丛里爬着的昆虫、树上成熟的果子……认真地将眼前的事物描绘在画纸上。“在户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学生的眼中画。用心感受季节的变化,并绘制成画,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也是情绪治愈的过程。”老师们都说,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求知,( )比待在屋子里读书更富有诗意。
经过15年的发展,靖外明德小学的劳动课已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全校按年级开设有内务整理、绿化美化、蔬菜栽种、动物饲养、家务劳动、职业体验等相关课程。对此,家长纷纷表示欢迎。“孩子会主动做家务了,也会干很多农活了。”校长雷应飞说
通过上劳动课,学生们除了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对文化课的成绩提高有促进作用。2018,雷应飞获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奖。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