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肖如;出处:小读者之友
在火箭这个高精尖的领域里,学历似乎是一道准入门槛。但对吴晓飞而言,这不是限制。
吴晓飞学生时代因为只爱物理和化学,严重偏科,升入一所技术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机械加工模具厂工作。然而,凭借着对火箭的痴迷,他从16岁起就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火箭固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固液发动机,他省吃俭用做实验,先后做出几款液体火箭发动机、固液火箭发动机的雏形。苦苦摸索了几年后,吴晓飞的技术越来越精湛。
2013年8月,吴晓飞和好友胡振宇两个人用三轮车和摩托车把上百千克重的材料一点一点拖到测试地点,在用了二十多个小时搭建测试架后,他们一次发射成功,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马赫环。两个月后,中国科学院的相关专家来到吴晓飞家,考察了他的火箭发动机后非常( ),当即邀请他加入研究团队。专家的认可给吴晓飞注入了信心,他心想:原来我也可以。
2014年,吴晓飞和几个怀揣火箭升空梦想的年轻人,一起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提供探空火箭发射服务的民营公司——翎客航天。团队最早的“三个火箭手”中,胡振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严丞翊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航天科学专业且是清华大学航天博士毕业生,吴晓飞则是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技术学校毕业生。然而,吴晓飞在团队中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身为翎客团队中的机械担当,他负责火箭的开发、组装和测试等一系列工作。因为他熟悉火箭上760多个螺丝的位置,哪怕火箭出现细微的问题,他也能排查清楚。这样熟练的技术让很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都佩服不已。
四年来,吴晓飞参与制造的“翎空一号”和“翎空二号”等多个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且测试了国内领先的300千克级火箭悬停及软着陆回收技术。2019年8月,翎客航天的“斗鱼超级火箭”从青海直冲云霄并成功返回发射工位,意味着我国首个可回收火箭RLV-T5高空回收试验圆满成功。
“是金子总会发光!”从火箭发动机的业余爱好者,到民用航空产品研发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程师,吴晓飞的成长深深印证了这句话的伟大。
家庭山点评: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理。但知识和学历不能划等号。真正改变命运的并非学历,而是真才实学,是兴趣爱好。所以,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参加公考端铁饭碗,就不要让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要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成才,还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减少厌学抑郁甚至悲剧的发生。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