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黄灯的故事之学习劳动活动成长成人—比考大学更重要的教育是什么

点击:98


原文:黄灯;出处:新东方家庭教育。


我是一个语文老师,我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年博士毕业以后我分到了广东的一所二本院校任教。尽管我对教育学的原理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有特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将近20年在二本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一些观察。

首先,现在学生的状态。说真话,我作为大学老师教学时非常困惑的一件事情就是:台下的学生不动,上课看手机,你问他问题,他不回应,似乎对什么东西都没感觉。或许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对所有东西都没有兴趣,也不谈恋爱,你问他以后干嘛,他就是无所谓的样子。当然现在工作不好找是客观条件,但另外一方面,我们明显感觉现在年轻人的元气丧失得很厉害。我一直觉得,应试教育的后果就写在大学生的眼神里面。我们只知道把孩子送进大学,但是孩子在大学里面是什么样的表现呢?看一个孩子有没有培养好,并不是看他有没有进大学的门,而是看他以后能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然而作为大学老师,我有时候感觉很难熬,发现怎么教都教不动那些孩子。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文凭快速贬值。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也是第一学历(专科)不好的,我的学生也是在二本院校和职业院校读书的,过去这么多年,他们有没有像我这样,能够依赖教育红利去克服各种困难呢?我得出的结论是,现在的年轻人是非常难的。我有一个学生亲口说:“黄老师,我再也不可能像你这样了。”他是我在广东金融学院教的一个学生,智商很高,各方面都很优秀。还有一个问题,高校扩招以后,念大学和年轻人的命运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前20多年,因为我们刚好需要很多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劳动力,所以就通过扩招来弥补;但近几年经济放缓后,大学生不好就业了,这个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我的第二届学生和第一届学生比较起来,他们的就业去向明显差了很多。现在事实是这样,我们该怎么面对?

其次,基本趋势及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更是社会末端的一环,它背后是千丝万缕的东西。我童年阶段在外婆家待了十几年,我印象中当地那个村子里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上大学的,也没有上高中的,偶尔有几个初中毕业生,但他们现在也是生龙活虎的。几十年后回过头看,其实那些没有读大学的人在社会上也立足了。我的一个感觉是,现在过于强调上大学的作用了,以至于家长有一种执念,就像宗教信仰:我的孩子必须上大学、必须考好大学,如果成绩不好,天都要塌了。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年轻人的出路和上大学不能完全画等号。讲讲我教过的三个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故事。第一个学生黎章韬,他本来在广州找了一家特别好的银行,可是后来他回了老家去。他们家在云南腾冲,跟缅甸很近,家里有个木工坊。他讲了疫情期间,因为他懂微商,全国各地很多客户在没有跟他见面的情况下借钱给他,买他的东西,甚至教他投资。他在跟客户交流的过程中间成长得很快,而且很快就结婚了,现在有了两个孩子,经济条件也不错。黎章韬的成长,社会教育给了他很多滋养。我说:“章韬,你真正的成长是从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的。”我们聊起他在广州同班同学的近况,他说:“我回来对了。”还有一个学生何健,他中文成绩很好,属于真正热爱的。毕业后到东莞开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他没有开学科类的,而是专门教孩子读古文,恰巧避开了“双减”的冲击,而且因为他是做国学教育的,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经过几年,他朋友圈里一会儿是给爸妈买房了,一会儿是自己在东莞买房了,一会儿买车了。再讲一下于魏华,魏华的父母身体不太好,没有办法在东莞进厂打工,只能摆摊,魏华在几岁的时候就跟爸爸妈妈一起摆摊。因为摆摊,他很早就很有经济意识了。小学就已经会赚钱,就是帮别人做作业。他会观察父母是怎么赚钱的。由于东莞的工厂特别多,他爸妈又很灵活,有一段时间贩卖服装,那时候没有网购,打工仔、打工妹的服装都是通过地摊购买,所以他的商业头脑就特别敏锐。上大学以后,他说:“我以后不要进单位的,我一定会创业。”他大学毕业以后,在深圳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再次,劳动教育的力量。我的一个学生罗早亮。我去他们家的时候,他妈妈反复跟我强调一句话,孩子必须学会做饭。他儿子在高三的时候依然会被他的妈妈叫回去参加农业劳动。他毕业后在当地小学找到了一个有编制的学校。学校很偏僻,平时只有他一个人,但他内心特别的笃定,没有任何的抱怨。我写到过一个女生,当年去中建五局实习的时候,来了很多211和一本的学生,她是一个专科生,但二三十人里面就留下了她一个。她问老总:“为什么最后是我留下来了?”老总说:“你是所有大学生里面唯一一个可以帮前台水桶换水的人,特别勤快,我就想招一个这样的人。”他们单位想招一个特别可靠的人做财务工作。所以她很快入职了,年薪还蛮高的。所以说,支撑一个孩子在社会上立足最根本的东西,有可能就是他很勤快,有可能就是他很善良,有可能就是他人际交往能力特别强,有可能他很有同理心、讨人喜欢,别人愿意跟他来往。这些在日常生活里被家庭无形滋养的素质在滋养他们。

最后,如何助力年轻人安身立命。一是回到教育的本质。我特别赞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们要先考虑成人的问题,再考虑成才。二是家庭要给孩子们一张厚厚的精神垫子,给予他们爱的支撑,让他们的生命充满弹性和伸缩性,而不是抽空他们精神的垫子,让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心灵境地。三是警惕鸡娃对于孩子觉醒能力的破坏,呵护孩子的元气。根据我的观察,其实鸡娃(     )用,就像打激素一样,当时有一点点用,只要把时间拉长几年,它的作用基本就失效了。四是学校要尽可能在夹缝中给孩子更多透气空间。建议咱们的学校尽可能让学生多一点自由,让他们多玩一下,下课的时候不要管那么紧。他们可能到大学里面就会更活泼一些,更有创造力一些,更觉得活着有意思一点。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