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学才艺的故事之学习活动劳动批评责任—要不要逼着孩子上兴趣班

点击:83


本文由家庭山改编,个别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网上流行这样一则对话:一天孩子:我不想学跳舞了?父母:为什么?孩子:跳舞太累了,每天都要练基本功。我想学唱歌。父母:好,那学你喜欢的。一个月后孩子:我不想学唱歌了。父母:怎么了?孩子:唱的嗓子都哑了,还是唱不好。我想出去玩。父母:算了,孩子还小。这个年龄就该玩,爸爸妈妈不逼你十年后老师:我们要举行元旦晚会,每人都要报名一个节目。孩子:老师,我什么都不会。老师:那你负责扫扫地,打扫一下卫生吧!父母:元旦晚会很精彩,怎么没见你表演节目呢?孩子:我什么都不会,怎么上台啊?你们当初怎么没给我培养个兴趣爱好呢?父母:当初是你自己不愿意去了,怎么能怪我们没培养你呢?孩子:我不愿意学,你们就不让我学了?我年纪小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父母顿时语塞……

看完这则对话,估计许多家长更坚定了逼孩子上兴趣班的决心,以为只逼一逼,孩子就能成才。可是,在联欢会上展露一下才艺就是成才吗?为了一时的显摆,就让孩子不快乐几年是不是值得?而且,打扫卫生就是不成才相比于有一个供联合会上表演的才艺,反倒是勤快的孩子更容易留下好人缘,更快融入新环境,有好的前途。如此看来,上文中的家长的确是一个“不懂事”的家长——并非没有逼着孩子培养特长,而在于并不懂成才的真正含义,更不懂成人的含义——孩子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家长竟然语塞了。

其实,逼不逼孩子学习才艺要看孩子的兴趣点和特质。如果孩子对某项才艺感兴趣,只是吃不了其中的苦,那么家长可以逼一逼孩子,并施以一定的奖励等鼓励措施;但如果孩子本就没有兴趣,而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则逼一逼就是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此外,还要考虑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和适宜的环境土壤,如果没有在这个领域出人头地的可能,逼孩子学就更没有意义了。所以,是否逼孩子上兴趣班,不能一概而论走极端。相较于“不懂事”而任由孩子顺其自然,家长不懂事而自以为是地粗暴干涉,结局会更加悲哀——孩子平凡而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强!

单板滑雪运动员曾闻一的爸爸曾是一个典型的“逼一逼”的鸡娃家长——曾闻一从小就被爸爸逼着学奥数、学钢琴,以至于在爸爸高期待和高压下,他的心理渐渐出现了问题,甚至无缘无故得了心脏病,住进ICU。直到这时候,他的父母幡然醒悟,赶紧停掉了所有补习班,把期待降低到“活着就好”。为了修复他受伤的身心,爸爸带他接触了滑雪。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曾闻一对滑雪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开启了自己的滑雪之旅。就这样,他从一个父母拼命鸡娃下的牺牲品,变成了一个极具潜力的体坛新秀,并入选中国奥运选材项目赴瑞士受训。

由此看来,真正推动一个孩子持续进取的动力从来不是父母的逼迫,而是培养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 孩子找到自己兴趣点,唤醒孩子内心的生命感和价值感,然后鼓励孩子全力以赴地去追求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