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亨利的故事之思维创造代替—最大电磁是怎样诞生的

点击:1228


约瑟夫·亨利(1797-1878),美国物理学家,继电器发明人,国际单位制中电感单位“亨(利)”即为纪念他而命名。

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特金用裸铜线在一根U形铁棒上绕了十八圈,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它的磁场要比天然磁铁强得多,吸引力超过了自身的重量。

了解到这一成果后,美国的约瑟夫·亨利想制做更强的电磁铁。如果在铁棒上多绕几圈裸铜线,是不是可以增强电磁铁的吸引力呢?可遗憾的是,绕的圈越多,短路的几率就越大,电磁铁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

1827年,亨利用纱包铜线代替裸铜线,在一块重3公斤的铁芯上绕了两层,绕的圈数远 18圈。然后,亨利在铜线中通电,测试其吸引力。亨利惊奇地发现,仅重3公斤的铁芯竟然吸起了300公斤重的铁块,远远超过一般天然磁铁的吸引力。原来,纱包铜线是绝缘的,避免了裸铜线的短路问题,可以一圈圈紧密地绕在一起,从而大大增强了电磁铁的磁性。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