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竞,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女儿,“写作神童”:9岁时发表第一篇作品,五年级获海峡两岸征文比赛两项大奖,六年级获国际书信比赛特别奖,初中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迄今已经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出了几十本书;她的作品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等,两次当选中国作协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
葛竞9岁的时候,葛冰和她一起逛花鸟鱼虫市场。
市场里有卖小金鱼、小鸟、小乌龟的,其中有一个男孩在卖一只猫。猫挺漂亮,黑灰相间的花纹,黄眼睛。男孩说这猫叫花狸虎,是名贵品种。后来,一个老太太花了十五块钱买了。
过了一个礼拜,父女俩又去这个自由市场,竟然又看见了那个男孩,他还在卖那只猫!起初,葛冰还怀疑是样子一只差不多的猫。可葛竞说,这就是那只猫,她记得特清楚,因为猫鼻梁上有一块蝴蝶形状的小花斑。
葛冰先是表扬了女儿的观察能力,而后跟她一起讨论:一只猫卖两次,这是怎么回事?经过分析,父女俩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老太太后悔了,把猫退回来了;另一种可能是猫认识回家的路,自己跑回来了。“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呢?”葛冰问女儿。“当然是第二种了,因为交易已经结束了,况且老太太知道男孩家在哪儿?”葛竞回答。
不久,海峡两岸6家有名的少年刊物举办联合征文,包括《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葛竞也想写,并想以这件事儿为素材写一篇文章。可是光是按照真实情况写没意思,葛竞决定写篇小说,并构思了这样一个结尾:老太太买了猫带回家以后,猫认路,自己跑回来了。这个男孩第二次出现在自由市场——这一次( )卖猫,( )等老太太还猫。这样一来,故事主题就有了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