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天,水波地震仪发明者,2007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科院专家组跟踪指导对象。
颜海天上二年级时,由打水漂引发了对水波的关注,发现了水波由大变小的现象,专家们称其为“外散波与内聚波的转换原理”,简称“水波转换原理”。
颜海天的发现,让作为父亲的颜京心里当然感到高兴和骄傲,但他也不无担忧,因为他知道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过发明,但长大后却因为缺少动力和不能保持更强的探知欲而止步不前。颜京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在儿子身上,他想应该在儿子身边不断激发他的探知欲和创造力,于是问他:“这个原理能不能应用到实践中,造福于人类呢?”从此,颜海天开始思考怎样将水波震动原理应用到实践中。
有一天,颜海天突然想到,也许利用水波转换原理可以观测地震,因为容器里的水受到震动后,水纹会从大变小,将容器埋到地下,如果有地震发生,不就可以通过水纹的变化观测到吗?当颜海天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颜京高兴坏了,便陪儿子一起在外面做实验。
颜海天将放有清水的碗埋在坑中,在碗旁用鞭炮炸、锤子敲等方法,果然观察到了由大变小的水波。接着,颜海天做了一个圆形的盛水容器,又从自己的玩具枪上卸下两个激光灯,安装在容器上。然后,父子俩一起将设备埋在附近的狮子山脚下。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震波及武汉,当颜海天和父亲赶到埋“观测仪”的地点,果然如当初设想的一样,水波观测仪测到余震的地震波,激光灯将震波明显地投射出来。
凭借水波地震仪的发明,颜海天获得了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16届全国发明奖、第5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你发明的地震仪和张衡的地震仪有什么不同?”“他的地震仪只能( )到一次地震,我的却是无数次。”颜海天的回答震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