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一堂商业管理课上,一个年过花甲的教授向全班提出了一个问题:
现在,我手里有一个杯子,杯子下面有一个小洞,漏水。请同学拿出补好杯子的办法,使之滴水不漏。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想出其他可以解决杯子漏水的主意。最好主意的人可以100元的奖励。
全班同学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回答起来。
甲学生:“我想用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把这个杯子焊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杯子不漏水,而且完好如初,看不出一点破绽。”
乙学生:“我想找一些合适的材料把这个洞堵上。这样既简单易行,还可以保证不漏水。”
丙学生:“我想找个一模一样的好杯子来代替这个坏杯子。”
丁学生:“我个人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我可以用50美元向大家征集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我坚信,我肯定能征集到最好的办法,并能得到100美元的奖励。”
教授听后点评道:“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乙学生和丙学生回答得最好,成本低、效果好,是上等的智慧;甲学生回答得还可以,是中等的智慧;丁学生回答得最不好,成本太高了,是下等的智慧。但究竟谁是真正的智者,我的看法究竟对不对,也需要经过和实践的考验。我已经记下了这四位学生的名字,10年后我会与你们联系,看看你们每个人做得如何。”
十年后,这四个同学中,一个学生成了著名工程师,二个学生普普通通,还有一个学生成了微软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