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臧鹏远的故事之观察思维兴趣—小小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点击:1088


2004年,北京二十二中的高二学生臧鹏远获得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一等奖。

臧鹏远的获奖理由是,其对节肢动物步行方式演化的初步研究——说白了,就是弄清楚多足昆虫到底是怎么走的,腿是怎么动的。

臧鹏远说,在观察动物爬行时,用肉眼是很难辨认出节肢动物的爬行轨迹的,最终是通过计算,利用自己编制的数学公式辅助完成了这项步骤。

到目前为止,臧鹏远的研究已历程4年时间。他不但发现了一种巧妙的用计算机测试蚂蚁爬行速度的方法,还自制了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和数学公式进行研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肯定,增强自信,深入研究,体会到了科技的无穷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臧鹏远和蚂蚁结缘是在二年前,当时他还在上初中。生物课老师布置了一堂课外作业:选择身边的一种动物做一项研究。臧鹏远选择了蚂蚁。他想弄明白的是:2条腿和4条腿的动物,我们能够很清楚看到是怎么走的。可是小小的蚂蚁有6条腿,左右各三条,究竟哪条腿先动?哪条腿后动?肉眼没法判断。

臧鹏远首先拿摄像机拍摄蚂蚁,然后看慢放。但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镜头总是无法准确捕捉到蚂蚁,把蚂蚁捉到罐头瓶里,却在蚂蚁拐弯时拍摄困难。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电脑程序,用数模对蚂蚁的落地点进行模拟分析,再和录像做对比,然后截取拍摄效果较好的部分分解记录,制成图片集,每一帧代表蚂蚁每一足的运动状态。

这个过程十分枯燥,3年来,臧鹏远光草图就攒了三麻包。最终,臧鹏远找到了答案:蚂蚁行走时6条腿是这样分工的:左前、左后、右中是一组,右前、右后、左中是一组,交替运动。每一组都是一个 角形,保证了蚂蚁行走的稳定性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