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多辉,江苏大学学生,因大学4年申请39项专利而被称为“发明大王”,曾获得“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三等奖、第18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海南省中学生生物论文评选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聘为海南省生物学会会员、《青年科学》特约编辑。
出生于海口市灵山镇一个小乡村的吴多辉,从小就喜欢“发呆”想问题。
家里条件困难,大自然就成了他“突发奇想”的试验田。把鹅蛋放在鸡窝里,指望母鸡能孵出小鹅;抓一大堆萤火虫放在纸盒子里,制成灯笼;用木瓜树叶的叶柄加上塑料薄膜做成笛子;把面粉调成糊状抓知了;自制网兜捉蝴蝶……
农村生活也锻炼了吴多辉的动手能力:从小他就跟在父母身后下田干农活;10岁开始当上了家里的“主厨”;五年级就学会了开柴油三轮车,修理录音机、收音机。此外,他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理工科成绩突出,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从初中开始,我开始看《奥秘》、《大科技》、《人类的未解之谜》……这些书太有意思、太有吸引力了。”城市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吴多辉如痴如醉地爱上了科普类读物,不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一整天待在新华书店里看书,并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发明要去想,不想是不会有的”。
高中一次上课时,数学老师忘了带圆规,就随手拿了根绳子,一头固定在黑板上,另一头拉着用粉笔绕了一圈,一个完整的圆就出现了。老师的这个举动让吴多辉一下子变得很兴奋。“画圆不一定要用两脚圆规,用一条绳子可以,一把直尺不也可以么?”老师的举动触发了吴多辉的创造灵感,他的第一个发明——“圆孔型 圆规”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