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沈阳计算“小神童”。1994年11月24日,《沈阳晚报》以《聪明伶俐六龄童,计算快过计算机》为题,在头版报道了李慧的事迹。
李慧4岁时,身为职业技术学院珠算老师的父亲李文杰正式教她珠心算。
之前,李文杰先让李慧认识算盘,说:“珠算是中国人发明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学好了珠心算,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李慧一听,急不可待地请求:“爸爸,那你快点教我呀!”出于好奇,李慧学得很认真。
珠心算对开发孩子的智力确实很有帮助。比如,打算盘时需要两手并用、左右开弓,这样孩子的左右脑就能同时得到开发,也能锻炼注意力、记忆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可李慧毕竟年龄小,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
有一次,同事送给李文杰一个钥匙链,钥匙链上有个小饰物,李慧看见了,很喜欢,要求爸爸送给她。“想得到,就要自己努力。30秒连加2,能加100次,我就把钥匙链送给你。”李文杰想通过“目标激励法”来刺激女儿增强学习耐力。果然,李慧一听,来劲了.经过6次练习,达到了爸爸的要求,得到了钥匙链——假如没有目标刺激,她练习3次可能就不干了。渐渐地,李慧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由过去的20分钟左右增加到了1个小时。
不过,随着学习难度加大,李慧渐渐有了畏难情绪,打着打着就会放慢速度,或故意磨蹭,学习热情有所下降。李文杰为了调动女儿的积极性,又想了一个办法——去超市买东西。李文杰对女儿说:“慧慧,星期天爸爸带你去超市买东西,如果你能把买东西的价钱准确地算出来,爸爸就满足你一个小小的愿望。”“真的?”李慧很惊喜。李文杰说:“当然。爸爸说话算数。”然后父女俩拉了钩儿。
星期天,李慧雀跃着,跟着爸爸去了超市。当购物车里的商品堆得像小山一样时,父女俩去收银台付款。李慧及时进入状态,神情专注地在脑子里算起了账。很快,她得出了结果。李文杰便问她多少钱。李慧不说,而是在手心里写了个数目,告诉爸爸:“过一会儿我再让你看答案。”收银员将他们购买的东西逐一扫描条码,最后报出一个数:“85.90元。”李慧当即骄傲地摊开手掌让爸爸看,上面的数字跟收银员说的一模一样。李文杰于是给了女儿( )元钱。李慧转身又进了超市,不一会儿便抱着漫画书、连环画和几种小食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