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哈维(1578-1657),英国17世纪著名生理学家、医生,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发现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第一个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科学家。
威廉·哈维1578年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镇。少年时,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哈维16岁就读于剑桥大学时,一次得了病。当时请来的医生用流行的“放血法”治疗,即割开他胳膊上的静脉血管放出一点血来,然后包扎好。通过这几次治疗,哈维的病好了,并知道了血在体内是流动的。但血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原动力又来自何处,这一些列的问题成了研究的课题。
1602年,哈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当时欧洲最著名的高级科学学府,在著名的解剖学家法布里克斯指导下学习。哈维在此学习期间,不仅刻苦钻研,积极实践,被同学们誉为“小解剖家”。但哈维对血液是怎样流动的问题仍然念念不忘。
一天雨过天晴,哈维发现几个小孩子在街上的“小溪”筑小水坝玩,于是便停下来看。哈维发现,不一会儿,小水坝“上游”水越积越多,“下游”却干涸了。这种儿童游戏使哈维受到启发:用这种方法研究血液流动的情况不是很好吗?
接下来,哈维用绳子扎住动物的动脉,结果发现在血管的“上游”,即离心脏近的部位,血管鼓了起来;而血管的“下游”即离心脏远的部位,血管瘪了下去。当哈维将绳子放开后,血管又恢复了正常。然后,哈维用同样的方法结扎静脉血管,发现血管鼓起来和瘪下去的部位正好与结扎动脉时的情况( )。这样一来,哈维对血液的流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后来,哈维在进一步研究血液流动的基础上,又通过心脏解剖,弄清了心脏是血的原动力产生之地。
1628年,哈维发表了《心血运动》,又称《血液循环论》,提出了著名的血液循环流动说,论证了人体血液循环理论,为近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