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亨利·帕金(1838~1907),英国化学家、发明家,牛津大学毕业,苯胺紫发明人。 
	
 
	帕金183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位建筑师的家庭,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13岁那年,帕金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伦敦中学。在学校里帕金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常常跑到实验室去看老师做实验,他的好学精神得到了教师的赏识。 
	帕金15岁中学毕业后,由老师推荐,进入皇家化学院专攻化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帕金进步很大,不久就成了霍夫曼教授的实验助手。帕金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金鸡纳霜的研究。为了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鸡纳霜,帕金用“妥洛因”来试验,但是效果不佳。  
	1856年的一天,帕金在试用许多化合物失败的情况下,改用煤焦油中的另一种化合物来进行试验。结果得到了一种黑胶状物质——实验又一次失败了。帕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装着黑色胶状物的试管,然后把酒精倒进试管内,以便( )黑色胶状物。奇怪的是,这种黑色胶状物在酒精中被溶解后,变成了一种鲜艳夺目非常好看的紫色溶液。这意外的发现使帕金脑子里闪出了一个念头:要是利用这种鲜艳的颜色染布,那该有多漂亮啊!帕金随手摘下挂着的一条白色丝绸围布,染上紫色溶液,发现不但异常美丽,而且不容易掉色。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败有时候真的可能是另一种成功。 
	  
	后来,帕金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各种布料的理想合成染料,取名为“苯胺紫”随后,帕金为自己的紫颜料申请了专利,然后进行生产销售,发了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