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
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其发明人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有两首诗歌:
其一: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其二: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戚继光写的上面两首诗歌,第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第二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声母“低”字,25是韵母“西”字,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规定,“5-25-2”就可以读为“(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