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陈天晗的故事之创造活动兴趣—发明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点击:1696

  

郑州一中高三学生陈天晗自幼就喜欢“解剖”东西。

陈天晗第一次“解剖”是在两岁半时,他用刀把家里的皮沙发划开,想看看为什么坐在上面会这么软。那一次,爸爸握着他的手,帮他写了一份“不再破坏东西”的检查。检查写了,可陈天晗并没做到。

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家里的录音机、电视机、电脑都被陈天晗一一拆了个遍。陈天晗的举动让家人一筹莫展,在屡次将孩子送进一些辅导班的努力失败后,父母开始认识到“还童年与孩子,尊重个体意愿,顺天性而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开始给孩子买来他喜爱的玩具和设备,任他拆卸、琢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天晗对手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他同时发现,充电器的不统一给不同型号手机的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发明移动电话电池通用充电器的想法在他不安分的脑海里萌发了。

陈天晗第一次向他的辅导老师提出做通用充电器的想法时,就当即遭到了否决,并在几分钟里找到了否决这个项目的30个理由。但充满自信且“异想天开”的陈天晗并没有被打蒙,他相信成功一定有方法。他软磨硬挺地请求老师寻找突破的途径,并欣然承担起调查手机电池和寻找充电器规律的工作。以后的日子里,陈天晗放学就到手机店溜,夜里两点多仍然伏案钻研。他进出的手机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拆开的手机充电器堆了一大堆。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认真测绘了263种电池的充电接触点后,陈天晗惊奇地发现,所有不同型号的手机电池充电接触点间的距离几乎都( )!在各项工作做扎实后,他马不停蹄地进入了具体的研发阶段。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