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国本,南京人,数学教师,作家。 
	
 
	那年,潘国本还在读小学四年级。 
	一天,潘国本在放学路上,伯父双手张开拦道,不让潘国本通过,问他: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分3个,小和尚3个人分1个,正好分完,你说这寺院里有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 
	潘国本钻向东,伯父拦在东;潘国本向西,他拦在西,说算不出来,就不让潘国本回家。 
	心急火燎中,潘国本一下子冒出了答案:( )和尚25个,( )和尚75个。伯父哈哈大笑,眯细了眼睛,大加表扬,并让开了大道。 
	此后,潘国本将这个问题贩到了学校,问这个,考那个,成了他逗趣的一个经典法宝。 
	其实,潘国本那次并没有算出来,只是直觉让他撞上了。读中学以后,他才晓得这是唐代高僧一行提出的一道名题。  
	然而,就是这100个和尚和100个馒头,建立了潘国本与数学的初情:不用背,不用记,也不费钱,想想算算,情趣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