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会画画,喜欢画。 
	粉碎“四人帮”后,汪曾祺由于是样板戏《沙家浜》的作者受审查,那段时间他先是愤懑、痛苦、委屈,后来逐渐平静下来,无所事事,便经常去绘画馆。  
	上世纪70年代末,汪曾祺开始恢复写作,心境渐渐开朗,有时高兴了画点画儿。他先是给好朋友朱德熙(著名文字学家、教育家)画了幅墨菊,朱德熙很爱惜地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有几个朋友看到了很欣赏,都给汪曾祺要画,于是一发而不可收。 
	汪曾祺作画的手法如同写他的小说,舒朗清淡而非繁复浓重,甚至创意无限花样百出。但是孩子们不懂画,经常横加指责:留那么多的空白干嘛,你真浪费!鸟哪有这么大的眼睛和嘴呀? 一点都不像……对于孩子们这些毫无道理的“攻击”,汪曾祺也不生气,除了翻翻白眼,置之不理以外,别无他法。 
	由于其时条件很简陋,汪曾祺舍不得买宣纸,连颜色都没有,只有墨色一种。但汪曾祺竟然想到用菠菜汁代替绿色,牙膏充当白色,并引以为豪,洋洋得意。 
	多年后,晚辈整理汪曾祺的画稿,一眼就看出了哪张是用( )画的——绿色已经变成赭石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