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据记载,康熙处理繁忙政务之际,总要和宫里的传教士一起度过两三个小时。
传教士讲解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化学、医学、解剖学、地理学、药理学、乃至拉丁文、西方乐理乐器、欧洲哲学、西洋绘画等。康熙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其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与勤奋专注的学习热忱,使传教士们惊叹不已。
康熙酷爱数学。他下令,将已被利玛窦译成汉文的欧几里德《几何原理》译成满文,将传教士进讲法国数学家巴蒂《理论与应用几何学》的满文讲义译成汉文,并亲撰序文,亲自审校。他还打得一手好算盘,比西法运算还快。他能熟练地用对数运算习题,用对数表分析三角。他还测算正午日影所到之处,命人取日晷表放于乾清门外、太阳地中,群臣候至正午,果见日影与康熙所作标志互相吻合。
康熙注重应用科学。他常用一些精妙的天文仪器在御花园内观测日食、月食和不断变化的行星、星系。六次南巡,他沿途亲自用水平仪测量湖河水位、山地距离,用坚实可靠的资料,正确指导了治河工程,并将用数学计算河水流量的方法教给河臣。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争先占据军事要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又谕令传教士在宫中用化学方法试制西药,特为之建立了配有全套白银实验用具的实验室。他组织人员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方经纬度测绘方法,绘制第一部详细的全国地图。二百年后,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它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当天花流行时,他又以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种痘,保全了千万人的生命……
对于西方科技的学习和应用,开阔了康熙的眼界,打开了康熙的思路,使他具有了自然科学家的眼光和头脑,成为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甚至是发明家——康熙曾亲自培育出色如丹砂、一岁两熟的“御稻种”。
原来,康熙二十年左右六月的一天,康熙发现丰泽园稻田中有一颗稻谷高出众稻之上,谷粒( )成熟,于是将其收藏作种,年年反复试验选种,再试验,再选种,培育出了一个新的优良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