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18世纪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为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电学研究,富兰克林把印刷所也出让了。
朋友们听说他改行搞电学了,都觉得奇怪,纷纷赶来观看试验。富兰克林常来者不拒,还请客人们即席登场,当实验助手。他还自备原料,在玻璃厂吹制了各种瓶子和试管分赠好友,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研究。
有一次,富兰克林叫两位朋友并立在绝缘板上,而他自己却站在地上。左边的朋友用手摩擦一个玻璃管,使它带电。右边的朋友再用手指接触玻璃管,也带上电。然后他伸出双手分别和两位朋友接触——只要气候干燥,接触的时候就会看见电火花。但他发现,如果两位朋友在和他接触以前互相触摸一下,就不会出现电火花。这个奇怪现象在客人们看来有点象耍魔术,而富兰克林却得到很大启发。
1734年,法国人杜法伊发现,摩擦玻璃棒和摩擦胶木棒所产生的电特性不同,同电相斥,异电相吸。于是,杜法伊断定电的本质有两种。富兰克林对这个观念一直有疑问,现在终于找到答案了。他确认:电的本质只有一种,而且每个物体都带有一定量的电质,定量不足带“玻璃电”,如果过量就带“树脂电”,并用正负符号表示这两种电荷,这和“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现代解释已经很接近。
富兰克林用这种观念圆满解释了实验,他指出:摩擦玻璃管的朋友( )电子带负电,另一个朋友则( )电子带正电。两位朋友互相接触以后,电子重新平衡,所以不带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