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当代女作家,杭州文化名人。
提到“手抄本”这个主题,莫小米便顺势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的草根记忆,轻声细语。
当年,莫小米手中有本手抄本叫《悲哀的琴声》,挺文艺腔的名。莫小米翻阅着当年的笔迹,回到和弟弟一起合抄小说的夜晚——
手抄书像一种神秘的地下活动,是摆不上台面的事。
书是朋友那借来的,她在自己抄书的期限内挤出几天时间给我们,是很够意思的事。至于书她从哪得来的,我们心照不宣从不过问。只有同样爱书的朋友,才会把书流给下一个人,而书最终流向哪里,就向现在的漂书一样,难觅踪影。
因为是从朋友那扣出来的抄书时间,我们必须要在规定时间还掉这本书。我和弟弟一商量,决定分工合作。前半夜我弟弟抄,抄到坚持不住,叫醒我,换我上场,如此采用车轮战。我还清楚记得埋头抄书,一抬头,天已亮了,我关掉电灯这样的情景。
这本200多页的书,我们用了四个晚上就抄完了。真是抄得昏天黑地,白天上班我都头晕眼花的。你看这笔迹就看出来了,前面字写得潇洒漂亮的出自我弟弟的手笔,而后面不成体统歪歪扭扭就是我的了。一冲眼看不出?那是我们都用同样墨水同样大小字体的缘故。
抄完书有亲戚来我家玩,我就几乎一字不漏地( )给他们听,那时他们都蛮崇拜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