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爱德华兹(1925-2013),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生理学家,因创立体外受精技术独享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早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时,罗伯特•爱德华兹就有一种想法,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帮助那些不孕不育的夫妇。
这个想法源于爱德华兹一位朋友,他因为自身的缘故一直没办法生育一个孩子,而他自己和妻子又无比喜欢孩子。因为孩子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感情生活,并且快要危及到他们是否还要继续的婚姻生活。“如果你真的想在你的科学研究上对人类能够有所帮助,那么就帮帮我们这些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妻吧。”这位朋友对爱德华兹说。
这位朋友痛苦的眼神像烙印一样烙在爱德华兹的心里,他决定把人类试管授精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可是,当时的社会不接受爱德华兹的研究,把爱德华兹当成异类,对于他的“人造生命”提出质疑,认为他的研究极有可能破坏社会的伦理关系。英国的医学研究理事会也以不符合伦理为理由,拒绝爱德华兹申请研究资金的申请。不但没有资金保障,实验的材料也没有——在当时,没有一位妇女愿意把自己的卵细胞贡献出来。没有办法,爱德华兹只有去找妇产医院,看能不能收集到卵巢组织。谁知道妇产科医生一听,马上就对爱德华兹进行驱赶,骂他是疯子。最后还是一位妇产科医院的朋友,在爱德华兹无数次求助电话之后,才把手术中切除的卵巢组织送给爱德华兹做实验。
这样断断续续的研究直到1968年,才第一次培养出人体胚胎。但这时候经对爱德华兹研究的争论声还是没有停止下来过。有一次,爱德华兹去出席一次研讨会,许多科学家都纷纷离席抗议爱德华兹,有科学家还走到爱德华兹面前,用手指着爱德华兹问,你难道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确定你研究出来的不是畸形怪物?你又有什么能力保证,这样的孩子(试管婴儿)都能够正常成长?
这样一次又一次降临在爱德华兹头上的风暴,爱德华兹都默默地承受。但爱德华兹的家人和他的朋友受不了,他们都劝爱德华兹放弃他的研究。爱德华兹却对他的朋友和家人说:“没有什么比让人拥有一个( )更重要!”
1978年,52岁的爱德华兹和科学家斯特普托一起培养出了第一个试管婴儿。这位名叫路易丝•布朗的女婴的诞生终于让所有的人开始惊呼,科学家“扮演了上帝”,潘多拉的盒子终于被打开了。
85岁时,爱德华兹成为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唯一获得者。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