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斯特娜夫人受卡尔·威特的教育启发,形成了她的自然教育理论,她教育自己3岁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写出了诗歌和散文,4岁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能运用八国语言,9岁进入大学。她提出,早教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婴儿的眼睛是一种摆设,根本看不见东西。其实,婴儿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见东西。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婴儿醒的时候都是呆呆地看着窗帘或明亮的窗户。这不是孩子不能看东西,而是他没有东西可看。
有一次,小维尼夫雷特毫无表情地盯着天花板,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并且样子显得有些傻乎乎。我走过去逗她:“怎么,小维尼?”但她仍然没有反应。当时我很奇怪,女儿怎么今天这么迟钝,难道生病了吗?当时我手中正好拿着一本书,封面是红色的,碰巧在她的眼前晃了一下,突然之间,我发现她露出笑容,并且使劲地舞动小手,不停地蹬腿。这时,我明白了,女儿是想看有颜色而悦目的东西。
当天,我就去外面买回了许多颜色悦目的东西:好看的图画,有颜色的玩具娃娃,并且专门把房间的窗帘换成了绿色和黄色相间的花窗帘,特意在她房间的四面墙上挂上了各种好看的图片,有名画的复制品,也有好看的装饰画。
能在善于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在女儿还不懂事时,我就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的画儿给她看;我还让她看有漂亮插图的小人书,并常常读给她听。每当此时,小维尼夫雷特总是兴趣很浓地看着,安静地听着。我想,孩子尽管什么都还不懂,但她已对母亲的声音和图画的颜色开始感兴趣。
在维尼夫雷特稍大一些后,我不仅给她看更多的图画,还给她买来了颜料、画笔和纸张,开始教她画一些简单的东西。有趣的是,那时她还不会拿笔,可能是她的手太小,根本无力握住画笔,但她仍旧表现出对画画的极大兴趣。她有时看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又不知应该怎样去利用它们,于是就着急得呀呀大叫,那副样子让人觉得可爱极了。
有一次,我索性把各种颜色的颜料都给她挤在调色板中,让她自由地玩耍。这样一来,她高兴得无法形容。我帮她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到另外的房间去了,当我再去女儿的房间看她时,情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维尼夫雷特满脸都是花花绿绿的颜色,本来白净的衣服也变成了花衣服,并且地板上也到处是颜色。我想,如果是换成别的父母,可能早已火冒三丈了。我却没有这样,因为脸和手弄花了可以洗干净,床单弄脏了可以再换一张,但女儿如果在我的训斥下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失去了对色彩的感觉,那是再也无法找回的事。“啊,维尼夫雷特,你看你把房间搞得多脏啊。”虽然我这样说,但语气是( )的。
接下来我发现,在房间角落的一块墙壁上,有一块淡黄色的色块,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只小鸭子!当时我真有些激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女儿终究在墙上画了她的第一幅画。考虑到女儿在绘画上的“成就”,我决定教她使用画笔。我把笔放在她的手上教她怎样握住笔,经过多次努力之后,女儿终于能牢牢地握住画笔了。
后来,女儿就不再用手去抹颜料了,开始真正地用笔“画画”了。不仅如此,为了培养女儿对色彩的感觉,我还为她买来了色谱,耐心地教她区分不同的颜色。慢慢地,女儿不仅记住了红、黄、蓝这些基本色,还能说出不同灰度的颜色的名称。
当维尼夫雷特会走路后,我经常带她出去散步,让她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这时的她已经是一个“小色彩专家”了。每一次散步,我都会听到我可爱的小维尼夫雷特不停地评论周围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