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斯特娜夫人受卡尔·威特的教育启发,形成了她的自然教育理论,她教育自己3岁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写出了诗歌和散文,4岁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能运用八国语言,9岁进入大学。她提出,早教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我那可爱的小女儿,她的感受能力是相当惊人的,不仅如此,她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想谈的是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培养起女儿的身体感觉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她慢慢地学会一些有意义的词汇。
在小维尼夫雷特出生后第6周,我就给她买了些各种颜色的气球,并把这些气球用细绳子轻轻地拴在她的手腕上,只要她一动,气球便随着手的上下摆动而上下摇动。看着她那惹人喜爱的模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这时,我对她轻轻地说:“这是气球,是圆的,是轻的。这一只是红的,这一只是绿的。”我想通过这种让女儿亲身感受的方式,让她体会到红的、绿的、圆的、轻的这些概念,并在不经意中也让她学会这些形容词。其实,这不仅是玩,也是最初的学习的开始。并且我发现,女儿对这一方式很感兴趣,非常乐意接受。而等小维尼夫雷特稍稍长大后,我又给了她一些小木片,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我想,这些东西一定会对女儿感受物体的质感有所帮助吧!
在那一段日子里,只要是女儿感兴趣的东西,我都会尽力交给她,除非某些东西对她有害。我对女儿进行这样的教育,决不强迫她去做什么,因为孩子是活物,要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去发挥她的潜能。我只是为了不让女儿的精力白白地浪费掉,才努力进行各种有效的引导。我发现,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教育,女儿总是有事可干,决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因无聊而无精打采、沮丧,甚至哭泣。
为了培养维尼夫雷特的感知能力,我这个做母亲的确实费了不少心思,绞尽脑汁地让她懂得一些感知概念。比如,我时常和女儿玩的另一种游戏就是“蒙眼睛”,就是我用一块布蒙住她的眼睛,把各种物品摆在她面前,让她用手去摸,说出摸到物品的名称和她的感觉。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培养她在不用眼睛的情况下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并在这些过程中教会她一些形容词。
有一次,当她摸到一个玻璃杯时,我就问她:“这是什么?”“一个杯子。”她回答。“杯子是用什么做的?”“玻璃。”“那么玻璃是什么样的呢?”这时她会回答:“它很光滑、冰冰凉、还很硬……。”我又问:“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光滑、冰凉、又很硬的呢?”她回答:“还有金属勺子、叉子、吃饭用的盘子。”“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这时她又摸了一遍,但还是回答不上来。我开始( )她。“你想想。假如你看得见的话……”她马上回答:“知道了,玻璃是透明的,而叉子是不透明的。”
游戏之后,我会让她马上记住刚才说过的形容词:光滑的,冰凉的,透明的,不透明的。我就用这一类方法,来培养女儿的感知能力,同时还教会她一些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