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关于解释鸟类结群飞行及呈V字形飞行、迁徙的理论比比皆是,但最终答案却几乎没有。
波图加尔的团队和RVC的结构与运动实验室一起制作出了一套全新的飞行记录仪。这种仪器将频率为300赫兹的加速器与频率为5赫兹的全球定位系统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它的重量很轻,足以安装在秃鹮(huán)身上。这两种仪器的组合使得研究者能够准确地知道秃鹮飞行的地点,以及在高频振动下测量秃鹮翅膀的运动情况。
该团队将记录仪放置在14只成年秃鹮身上,这些秃鹮被一个动物保护组织带回它们以前的居处——德国和奥地利。这些鸟儿将被训练如何跟在一架小型飞机后面,呈一定间距按照它们的迁徙路线飞行。
记录仪记录的长达45分钟的飞行数据,显示了一些此前人们确信但没有得到最终证明的东西:鸟儿通过调整翅膀扇动的速度以及保持与其他鸟儿的相对位置,来最大程度地提高飞行效率。
“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它们不仅将自己置于可能是最好的位置以获取上升气流,而且这还是一个主动的动态过程。每一只鸟儿的飞行轨迹都采取与前一只鸟儿相( )的路径,这样他们就能知道何时及如何调整飞行姿态以获得最大的上升气流。”波图加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