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
在我们家,一家人各自低头看报纸的情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2007年,杳杳(yǎo)读初中,杲杲读高中,按理说正是学业最忙的时间。有位朋友到我家,看到孩子们居然在看报纸,说到自己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作业堆里,感慨不已。
实际上,从小学中段开始,我就尝试着引导杳与杲(gǎo)看报纸。先读地方新闻报,后来读《环球时报》。当时我也曾担心,报纸常有少儿不宜的新闻,过早接触是否合适?但我想,都信息时代了,希望靠堵的方法对付消极的东西,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不如直接面对并通过讨论帮助孩子学会规避。孩子们自由读报纸,不时了解社会的阳光面与阴暗面,通过父子间对话进行价值观引领,这一方法被我戏称为“打预防针”。
读报纸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客观地观察与认识社会。而且,家庭交流过程中,通过讲述报纸上的新闻,孩子们说话的能力也强了。说话,锻炼的( )是概括与分析的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