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海,52岁,长春市10路公交车驾驶员,在长春公交集团从事驾驶员已经有25个年头。他凭借一股爱琢磨的劲头研究“机动车防滑装置”,前不久拿到了国家专利证书。
马清海的机动车防滑装置是一个梯形槽,铁质的,在槽子下面有个弧形的滑板,随着这个滑板的滑动,梯形槽里的沙子可以从梯形槽中落下来。而为滑板提供动力的是一个活塞泵,这些就组成了“机动车防滑装置”的基本构件。这个活塞泵的动力来自汽车的气压,启动时由人工控制即可。
“这个装置需要安装在后轮偏前的位置,因为公交车的后轮是驱动轮,驱动轮在冰雪路面行驶防滑显得格外重要。”马清海指着后轮的位置说,需要在车厢底板上抠一个与防滑器大小相当的洞,之后将防滑器固定好,连接好电路、开关,而开关就放在主驾驶附近方便的位置,当行驶在冰雪路面需要防滑时,可以随时启动开关。
马清海说,他上学时学的专业就是“机械加工与设计”,发明这个防滑器,还与他的专业分不开。“我毕业时的论文写的就是这个,当时的指导老师还称赞不已,因为当时没有人研究过这个东西。”马清海说,但当时的毕业论文设计得十分简单、粗糙,连启动开关都是手动的,需要用铁丝来拉动,其中有许多地方还需要改进完善。“我有了这个想法后,立即向车队、公司领导请示,毕竟安装这个东西要把车厢底板抠个窟窿。”马清海说,很快,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于是开始大干起来。
马清海先是买来材料,焊成梯形槽,按照当年毕业论文的设计,安装的是手动启动开关,用钢丝拉动。可钢丝在冬季容易上冻,有时还会折断,于是又试验其他材质,同样效果不理想。“我发现公交车的前后门开关是由活塞泵控制的,我感觉这东西挺好,容易控制还很灵活。”马清海于是买来活塞泵,开始反复试验。
起初,梯形槽里马清海放的是煤灰,可煤灰太脏,使用效果也不好,于是改用融雪剂,但融雪剂还不环保,最后选中了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