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水,中间放上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瓶扣上蜡烛,蜡烛熄灭,瓶内的水位也随之上升,这是为什么?成都一社区小小牛顿科学馆里,科普志愿者用小实验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疑问。
面对上升的水位线,孩子们瞬间沸腾起来,都开动起自己的小脑袋。各种奇思妙想的回答逗乐了现场的科普志愿者。
“我们从火是如何燃烧开始了解吧。”志愿者通过图片和现场物品讲解道,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可燃物还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现在回原来的问题上,到底是哪个燃烧的条件消失了,让蜡烛熄灭,水位上升?”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用排除法得出结论:原来是蜡烛燃烧消耗掉瓶内部分空气所致!
火是文明的开始,但使用不当会引发火灾,那么如何灭火呢?志愿者沿着燃烧的3个条件解释起灭火的原理,“灭火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窒息灭火法,其实就是减少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就可实现。”
说起来太抽象,还是了解真实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吧。于是,科普志愿者向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个实验包、一个带吸管的塑料瓶、一瓶醋和一小包碱面。“现在我们来模拟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看它是如何产生泡沫的。”科普志愿者教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操作,首先向瓶中导入醋,再快速加入碱面,盖上带有吸管的瓶盖。“两物混合后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和水,形成泡沫。”科普志愿者说,“实际上,泡沫灭火器就是靠喷射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 ),达到灭火目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