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屠呦呦的故事之创造思维学习方法—缘何能提取青蒿素

点击:2705


屠呦呦(yōu),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1969年,当时还是初级研究员的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研究组的组长,研制防治疟疾新药。39岁的屠呦呦遵循毛泽东主席“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开始着手从中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nüè)药。她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和民间的药方,寻找可能的配方。几年时间,她“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青蒿(hāo)进入了屠呦呦的视野。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古医书中就有入药的记载。在公元340年间,东晋医书《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一个“治寒热诸疟”的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其它科研单位汇集到523办公室的资料里,青蒿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屠呦呦不甘心,她反复思考为什么青蒿古方记载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 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如此说来,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