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制笔公司之一——宁波贝发笔业。在贝发的生产线上,每年有30亿支圆珠笔下线,这个数字放大到全国是380亿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每年需要用一吨12万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来说,我们可以造出高铁、大飞机,怎么就造不出一个小小的笔尖钢呢?一是加工精度。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二是微量元素。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因为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活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儿变( )变( ),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得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