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二氧化碳。)
在研究中,团队发现已有一种气瓶储存二氧化碳灭蚊的利器,不过,这些气瓶要打开阀门后才能用,用完过后又要找气瓶来替换,使用很不方便。“到时可能还要海外代购气瓶?”唐成康打趣说。
每天和新材料打交道,唐成康试图研制一种可以释放二氧化碳的新材料。他筛选了十多种材料,都因为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稳定性差、不健康等原因被淘汰。直到两年后,他最终研制出一种新材料,可以通过模仿呼吸的方式,释放出引诱蚊子的“熟悉味道”。
“导弹”找到了,接下来要找一个发射导弹的载具。大家最终决定将这种新材料放入一个马灯大小的方盒中,盒子顶端有一个天窗,呼吸时新材料放出的二氧化碳从天窗飘然而出。蚊子掉进盒子就像被锁进了一个“玲珑宝塔”,塔内有一个小型风机,风扇飞转,产生一道漩涡,只要蚊子寻味而来,刚到天窗口就会被这股“龙卷风”吸入塔中,最终被传送到一个漏斗里,跌落底部,永远被“囚禁”。而且,唐成康早就研究过蚊子的起飞模式,它们没有掌握垂直起飞的技能,因此掉进塔底可再也无法逃脱。
躲在里面也不行,风扇不停旋转,让底部保持干燥,在这种没有血、也没有水的“荒漠绝境”要活下去难如登天,等待蚊子的是被风干的厄运。
效果如何?唐成康提出实验室的蚊子,让捕蚊机与市面上最好的捕蚊灯一决高下。结果是,捕蚊灯一个晚上只干掉3只蚊子,捕蚊机则成功擒获27只蚊子。而且,“发出的二氧化碳就跟小动物呼吸一样,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唐成康介绍,这个设备一天只消耗0.3度电,里面的材料可以消耗两到三年,中途不用更换。
2016年成都创业周大赛上,唐成康的捕蚊机就斩获“金熊猫”奖,这也是活动中生活用品类最高奖。“市场反响很好,印度、南非、美国等国都有合作意向。”唐成康说。
关键词:命门
家庭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