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本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放牛确实不要耗费太多体力,但寂寞难熬。当牛在草地上吃草时,我便大声地背诵学过的课文,包括那篇《青蛙》,这是一件好像很励志的事儿,但实际上全因寂寞无聊所致。
在村里混到十八岁,托叔叔的面子我到离家八里的棉花加工厂当临时工。棉花加工厂晚上开“批林批孔”的会,厂里的团支部书记安排几个人发言,其中有我。所谓发言,也就是念稿,谁的声音大,谁念得流利,谁念得音节铿锵,大家就给谁鼓掌。我是赢得掌声较多的,这得益于在学校时的朗读训练。
后来当了兵,在新兵连训练时,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于是他就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为了使开学后的课讲得从容些,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半个村子里的人都能听到。那其实已经不是朗读,而是标准的呐喊,甚至是吼叫了。我的朗读吸引了很多孩子躲在窗外听,大人路过时也会透过破窗往里望几眼。我用我以为的普通话,用我以为的演说家的动作,挥舞着手臂,呐喊着,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莫言由此不内向、胆怯了,抗挫折能力也强了——家庭山戏谑) 。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尽管我的呐喊式朗读被讽刺嘲弄,但这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不得不非常( )地说那时我的记忆力很好,备好的课几乎可以背诵;我不得不非常( )地说那时我的嗓门很大,喊叫两小时,没一丝一毫嘶哑。当时我颇为得意,两堂课吼完,竟有那么几分季米特洛夫(莫言崇拜的保加利亚共产党员领袖——家庭山注)的错觉了。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