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多萝西·坎菲尔·费雪(1897-1950),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社会活动家、畅销书作家,美国“蒙氏教育之母”。
第一次读完蒙台梭利博士的作品时,我还没有亲眼见过任何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在抛弃了一些成见并使自己进入一种冷静而公平的情绪之后,我前去参观了位于维亚雷焦(意大利沿海城市——家庭山注)圣芳济会修道院中的儿童之家。
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大约25个很小的孩子待在一起,他们四散在一间宽敞的屋子里。屋里面摆放着一些外形很小、结构轻巧的桌椅;地上放着薄垫子,几个孩子在上面或跪或坐;有个孩子平躺在垫子上,正在向空中踢球;低声而愉快的交谈声在屋子四周回响。在我们走进市,多数孩子沉迷于各种看似很奇怪的活动,连眼皮都不抬一下。而离我们较近的几个孩子则张开双手向我们跑来,用良好教养的语调跟我们问好,然后又很快跑回去忙自己的事了。
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游戏,能如此吸引这些孩子呢?在对蒙台梭利教室所特有的开放而非强制的氛围深表感慨之余,我开始在教室里踱步,近距离观察孩子们手上的东西。
一个3岁半左右的小男孩从我们进来屋子之后,就一直专注于做某件事,甚至我现在走到他的小桌椅跟前,他也仅仅是匆匆一笑,手上的动作丝毫没有停止。他对这种游戏显然是个新手,这一点从他幼小的手指那笨拙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不过,他的技能显然在不断完善,因为他的双眼闪耀出渴求的光芒,他缓慢而稳当地扣上纽扣,再解开纽扣,片刻也不间断。我目不转睛的凝视着他,脑子里反复在想着我自己的小孩也在竭力学习掌握将衣服纽扣扣进孔眼的要领。而我那时候,总是抑制不住天下父母都有的那种冲动,一边阻止他那哆哆嗦嗦的柔嫩的手指,一边说:“别试了,亲爱的,妈妈能做得更好,让妈妈来扣吧。”
我面前的小孩暂停了手中的工作,低头看向自己的小绵布背心。背心上有一排纽扣,虽然样子小,但和刚才玩的木板上的那两块布却颇为相似。在他低头认真看着背心的时候,我从他脸上看出他已经有了主意。他一五一十地模仿其刚刚在木板上学会的动作,开始对付背心上的纽扣。不过, 背心上的纽扣没有那么大个儿,而且由于在身上穿着,位置不容易看清楚。他只好低下头,用手指将它们往下扯了扯。突然,背心上的纽扣全部解开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我屏住了呼吸。
他再次开始工作。这时,布从他柔弱无骨的手指上滑落,纽扣也扣得不是地方。我习惯性地产生了抓住他、帮他做的冲动。这种( )的干预孩子活动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多年。随后,我看到他一点点地又将纽扣创新扣上。当骨质纽扣终于在正确的扣眼里闪闪发光时,孩子深吸一口气,抬头看着我,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激动的我发出“哇”一声惊叹。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