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自衡州出师后,曾(zēng)国藩(fān)的湘军与太平军交锋,屡(lǚ)战屡败,而且败得干净利落。
当初,曾国藩曾经上书皇帝,批评绿营军无能;长沙练勇期间,他也多次抨(pēng)击绿营军不行。而今,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也同样战败,以至于有人幸灾乐祸,极尽嘲讽之能事;有人落井下石,主张弹劾(tán hé)曾国藩,撤销湘军。官场上,飞短流长;社会上,闲言碎语。
曾国藩顿感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灰意冷,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曾国藩如实写下了岳州等地接连吃败仗的情况,承认“臣屡战屡败”,向皇上请罪。
这时,一个幕僚见了,很是担心曾国藩前途不保,便提议将“屡战屡败”的顺序调换一下,改成“屡败屡战”。这样一来,无能变成了无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果然,咸丰皇上看了奏章,大为感动,对曾国藩虽败犹战的精神非常满意,令其重整旗鼓,继续战斗。
据说,宋国有一个名叫狙(jū)公的人,非常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每天喂食橡子给猴子吃。有一年,猴子越来越多,橡子越来越少,狙公便对猴子们说:“现在橡子不多了,给你们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即朝三暮四)吧。你们看怎么样?”猴子们一听这么少,便群体抗议,大吵大闹起来。狙公灵机一动,换了一种说法对猴子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 )颗,怎么样?”猴子们一听,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