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三国时期魏国机械大师,有“天下之名巧”美誉。
马钧不但在机械上的发明是多方面的,在军用武器制造上也卓有成就。
改进诸葛亮发明的连弩(nǔ)后,马钧又研制了一种新武器——发石车。它能将又重又大的石块发射出去,用于攻城破阵,常常把敌兵砸得头破血流。但是,如果对方在城上或阵地上悬挂浸湿的牛皮,石块砸上去只发出“噗,噗,咚,咚”的响声,人躲在这种又牢又韧的牛皮背后,一点也伤不着。该如何提高石车的发射力量呢?马钧决定进一步改进。
一次,马钧看见小驴拉碾(niǎn)磨面。碾盘上的麦粒随着碾盘飞快地转动,靠近碾盘中心的只是滚动着,而靠近碾盘边的却飞出了碾盘。而且离中心越远,飞出去的速度越大。他眼睛一亮,似有所悟:迅速转动的物体是不是力量更大呢?
接下来,马钧模仿碾盘的样子,用一根绳子系一块石头在头顶绕圈挥舞,而后甩出去——就像投掷铅球一样。经过几次试验,马钧发现,自己挥舞的速度越快,所用的绳子越长,石头飞出去就越远。由此,马钧改进了发石车的设计方案,制成了一架轮盘式发石车。
试验那天,魏军士兵争先恐后来观看。只见一个轮盘上系着( )块砖石,架子上端装着一把可以活动的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