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三国时期魏国机械大师,有“天下之名巧”美誉。
新式织机的制造成功和迅速推广,使马钧远近闻名,连在京城洛阳的魏明帝也知道了,并将马钧调进京都,给了他一个“给事中”的官职。
这是一个顾问性质的官,没有什么实权,但马钧一点也不在乎,他的兴趣本来就在机械方面,正好可以整天和能工巧匠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使他广收百家之长,思路和眼界大开,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制造技术水平。
然而,马钧的才华逐渐遭到魏明帝的亲信高堂隆的嫉恨,他先是以造指南车来为难马钧,不想马钧真的制造成功,而且得到魏明帝的夸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
一次,有人进献一种百戏模型给魏明帝,这种“百戏图”造型精美,由一些娱乐表演的木偶构成,但不能活动。高隆堂决定再次为难马钧,于是趁魏明帝正在欣赏“百戏图”时,凑到跟前说:“马钧心灵手巧,陛下何不下旨,叫他让这套木偶能活动起来呢?”魏明帝听了很是高兴,立即下诏让马钧制作一套会活动的“百戏图”。自然,如果马钧制造不出来,就要面临惩罚。
马钧接召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着手研制一套能够活动的“百戏图”。经过几天的琢磨研究,马钧重新雕刻了木人,暗中设下了机关,利用( )力将它发动,制成活动的“百戏图”,叫“( )转百戏图”。只要把机关一开,乐工木偶们立即击鼓吹箫,歌女木偶们翩翩起舞;杂技木偶的表演更是精采,有的叠罗汉,有的翻滚,有的抛球,有的在绳索上作惊险的动作,表演变化多端,维妙维肖,极为生动有趣。它充分展示了马钧在机械传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才能,也标志马钧的制造技艺登上了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