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1902-1979),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1930年,童第周远度重洋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pēi)胎学。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在不弄破青蛙卵的前提下,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
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学生都失败了,因为他们在用钢镊(niè)子剥开卵膜的同时,也把青蛙卵给撕破了。
当时,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
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学生们看到,童第周像钟表工人那样细心,像绣花姑娘那样灵巧,像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gǒu)。
当然,童第周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与众不同的方法:他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上去就直接用钢镊子剥卵膜,而是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使得( )的青蛙卵松驰下来,变成( )的,然后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整个手术过程,童第周做得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