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卡尔·威特,18世纪德国乡村普通牧师,现代早期教育先驱,著有《卡尔威特的教育》。
小卡尔·威特(1800-1883),19世纪德国著名天才,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三角术》,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而成研究但丁权威。
在威特家的院子里,老威特特地为小威特修了一个大游戏场,铺着600毫米厚的砂子,周围栽有各种花草和树木,让他在这里观花、捉虫,培养观察能力、科学兴趣和对大自然的感情。
此外,老威特还为小威特做了各种木块,让他用这些木块盖房子、建教堂、垒城墙、架桥梁,鼓励他动手动脑。老威特当然会陪儿子玩儿,而且,小威特的母亲也陪他玩儿。因为老威特认为,给了孩子玩具就放弃不管的家长是错误的。
首先,这样做不利于性情培养。一般来说,孩子单独玩很快感到无聊、厌烦、精神不爽,以致破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而由此产生的破坏癖有时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倘若家长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同孩子一起玩耍的话,那么孩子同样会感到高兴,而且既不会任性、自以为是,也不会变坏、沾染恶习。
其次,这样做不利于能力培养。“孩子的游戏不能胡来,应当让他适当地动脑筋”。由于孩子的认知受限,玩的水平不高,因此要引导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接受到教育,增加知识,提高能力。
1、通过演戏旅游培养记忆能力。小威特和妈妈常常演出某个故事或者书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的某些情节,还有重游周游过的地方,进行“旅游游戏”等等。事实证明,这些游戏教给了小威特许多有关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正确知识。
2、通过掷骰子培养计算能力。老威特父子俩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是用两个骰子玩,玩法是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把出现的数字加起来,答案是几就得几分。后来,两个骰子改成三个、四个,最后达到六个。此外,父子俩还们用豆子或纽扣排列出来,推导出乘法口诀挂在墙上。“这样一来,儿子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非常高兴。”
3、通过散步来培养观察能力。小威特长到三四岁时,老威特每天都要陪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是单纯的溜达,而是一边溜达,一边利用身边物体做教具,给小威特传授知识。比如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给小威特讲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或者捉个小虫,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比如看到什么古城之类的,就给小威特讲解有关( ),丰富他的见识。再比如,先是带着小威特了解村庄的地形,而后登上村子里的高塔,让小威特画周围的平面图。“我就这样用一块石头、一草一木等做素材来进行教育。动物学和植物学的教育大多是在野外游玩和散步中进行的,即使是地理教育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