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课本知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如何在学习中增加兴趣、提高记忆效率,进而在减轻记忆负担的同时准确掌握住知识,谐(xié)音记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谐音记忆就是通过谐音和联想,把枯燥的、抽象的、陌生的知识变成熟悉的、情景化内容。比如英语中的再见“goodbye”可记为:和“白大姑(反过来)”再见。
又如数学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26,用谐音可以编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shà)吾(wú),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再如记化学中的金属活泼性顺序表:钾(甲)钠(娜)钙(盖)镁(美);铝(吕)锌(姓)铁(帖)锡(席);铅(千)氢(亲)铜(同)汞(恭);银(银)铂(百)金(斤)。谐音记忆:甲娜盖美,说是有一位美女,婀“娜”多姿“甲”天下,“美”艳动人“盖”中国;吕姓帖席,说是有一位“吕”“姓”男子,为了迎娶这个美女,下“帖”办了盛大的筵“席”;千亲同恭,因此,成百上“千”的“亲”友,“同”来“恭”贺;银百斤,最后结账总共花去“银”钱达“百”“斤”之多。
记历史知识是最头疼的,但同样也可以用谐音记忆。如:
(1)我国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可把“五族”记为:兄(匈奴)、弟(氐)、皆(羯)、背(鲜卑)、枪(羌);
(2)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3)当年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俄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英国,把每个国家的头一个字提取出来,就是: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4)“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可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还有个历史老师在让学生记忆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时,就用谐音记忆法:喊赵薇( )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