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蒲松龄的故事之表达思维批评—为何说八窍通了七窍

点击:4705


蒲松龄,清朝著名文学家,其名著《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蒲松龄自幼刻苦勤奋、学识渊博、才华闪烁,但因为是汉族儒生而连试不第,只好靠教书为生。

一年春天,一位财主望子成龙,请蒲松龄当家教。不到三个月,蒲松龄拱手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设宴为先生饯jiàn行。

酒过三巡,财主笑问:“吾儿的文章如何?”蒲松龄回答说:“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大悦,捋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想必通了吧?”蒲松龄一笑:“八窍已通七窍,八窍已通七窍。”说罢道声“多谢”,便挑起书箱启程。

蒲松龄前脚刚走,财主后脚就赶到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要其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那师爷听完叙述,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教书的戏弄了。”接着解释了一番:高山响鼓,会发出“扑通扑通”声,即“不通”的谐音;八窍通七窍,是取其反义,即“一窍 ”。财主一听,气得七窍生烟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