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没有封口的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底朝着窗户,对着光亮处,看它们谁能逃生。
实验结果是:蜜蜂不停地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精疲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不到两分钟,便从另一端的瓶口处逃逸一空。
蜜蜂在人们眼里是勤劳而富于智慧的,苍蝇则懒惰而令人生厌的。但结果却是,苍蝇很快就找到了出口,而蜜蜂却困死在瓶中。原因何在?
经研究,科学家发现,二者成败的唯一区别就在于:蜜蜂凭着原有经验以为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于是它们不停地向瓶底撞去,重复着这种似乎合乎逻辑的行动。但它们哪曾想到,由人类制造的瓶子以及由人类制作的这项实验所体现的人类规律远远不同于它们生活中的自然规律。结果,它们那点可怜的经验反倒成了成功逃脱的障碍,害了它们的命。至于苍蝇就不同了,它们的无知,甚至可以说它们的“盲目”,使得它们思想不受约束,行动无所顾忌,飞行角度四面八方,飞行方式五花八门——最终,它们一飞冲天,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由此想到了我们的学生:
( )等生们学习很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如同蜜蜂懂得光亮处有出口一样,但问题是,多数时候学校课本上那些片面的理论经验即所谓的教条,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成了束缚自己创新思维的绑绳,成了解决问题的阻碍。
而( )等生则不一样,由于他们的课本知识(还不是课外知识)学得不好,便不会积累什么解题方法和“经验”,自然,思维也就没有被什么教条束缚,行动也没有多少顾忌。于是,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行动雷厉风行,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奇思妙想不断,瞎摸乱撞不停,结果就像苍蝇撞到出口一样,突然有一天,便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