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威尔逊教授虽然早已告别了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但他童心未泯(mǐn),在繁重的研究工作之余,总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
有一天,威尔逊和几个孩子在草坪上看几个蚂蚁搬一只身体比它们大好几倍的死虫子。由于虫子太沉了,凭那几只蚂蚁显然很难把它拖回去。这时,只见其中一只小蚂蚁和伙伴们碰碰头,像是在商量着什么似的,然后转身匆匆忙忙地走了。一会儿,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朝着猎物前进。看来,是刚才那只匆忙走开的小蚂蚁回大本营报告“军情”,大部队倾巢出动了。只见这些蚂蚁沿着固定的一条线路来来往往,分成好几拨,齐心协力轮番上阵,把战利品运回老巢。
奇怪的是,这些蚂蚁看似乱哄哄的,但它们却很自觉地沿着那条线路行走。一旦在途中迎面相遇,它们便相互碰碰触角,稍作相让后继续前进。这时候,威尔逊调皮地动手在蚂蚁行走的线路上划上好几道沟。正好走到这道沟前后的蚂蚁们一时间乱作一团,转来转去。但没一会儿,它们在摸索中又找到了被沟隔断的线路,继续前进了。接着,童心大发的威尔逊随手拿起一块石头,放在这条线路上,犹如一座“大山”挡住了蚂蚁的去路,蚁群再次大乱,纷纷散开。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又找到了被石头隔断的线路,它马上回来报告。于是,被“大山”阻断的线路又接通了。
“奇怪,它们为什么总是能找到路呢?”一个小孩子问威尔逊。这个问题倒真把威尔逊给难住了。事实上,他之所以知道蚂蚁会认路,也纯粹是基于孩提时代感性经验所得出的推论。至于它们为什么能认路,他也没想过。
为找到答案,威尔逊开始迷上了对蚂蚁的研究。他整天蹲在地上,拿着一只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活动,并把蚂蚁爬行过的泥土取作样品进行分析研究。
最后,威尔逊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蚂蚁体内具有一种独特气味的分泌(mì)物——示踪激素,这种激素由肛门排泄而出。当出巡侦察的蚂蚁发现食物后,在回来的路上就撤下这些示踪激素,使其他蚂蚁嗅着这种分泌物的气味前进。这样,即使它们的路线暂时被中断,蚂蚁们一样可以很快找回原来的路线。
接着,威尔逊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的蚂蚁,发现它们的示踪激素( )相同。这样,蚂蚁们也就不会走错路,不会误闯入别的蚁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