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zhào)中,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界对重光子即矢(shǐ)量介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
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丁肇中却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在他看来,探索新粒子的实验工作,要在极高能量的质子轰击之下进行才会有效。
1972年到1973年夏,丁肇中小组制造了好几台探测器,运往汉堡的基地去做实验,但结果都失败了。这一举动因而遭到了许多权威的嘲笑和否定,说这样做太奢侈(shē chǐ)了,而且毫无价值!但丁肇中并没有在失败和嘲笑面前止步。
1974年秋天,正当实验难以进展之际,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所的李阳勇博士毅然参加了丁肇中实验班底,且李设计出的供实验用的强力质子光束性能极好。
1974年8月,实验室里的人们全都紧张了起来:加速器里的电子突然( )——这是新粒子出现的前兆。高能加速器里的质子在继续碰撞,人们的脉博在急剧地跳动……突然间,一个新的粒子出现了——世界核子物理学的新时代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