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尔斯是美国一家烟厂的普通工人,妻子在一家公司做秘书。
由于妻子工作忙,经常将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连夜赶写材料,非常辛苦。由于担心妻子累坏了,关爱妻子的绍尔斯就每天帮着抄写,有时写到深夜,两人往往都写得手酸臂疼。“太累了,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要是有一台写字的机器就好了。”终于有一天,绍尔斯受不了了。于是,他开始收集写字机方面的资料信息。
不久,邵尔斯找到一位曾参与研究过写字机器的老技工,从他那里得到了一台写字机体模型。老技工把模型送给绍尔斯的同时,告诫他说,研究写字机器是异常困难的事情,这台模型研究了十几年,也还是不能用。像他这样一无学问二无经验的普通工人,研究写字机恐怕不太现实。尽管困难重重,但一想到妻子每天受累,邵尔斯还是痛下决心,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努力,绍尔斯终于在1867年冬天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在庆祝仪式上,人们请绍尔斯谈谈自己的获奖感言。“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研究打字机,我决不会做的。这就是我的感想。”邵尔斯用低沉而带沙哑的声音说。 绍尔斯不但没有为自己的发明自豪,反而十分愧疚(kuì jiù),这是为什么?
原来,绍尔斯本来发明打字机是为了减轻爱妻的劳累,但由于艰苦的发明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以至于4年来,绍尔斯不但没能关爱妻子,反而需要妻子的照顾,( )了爱妻的担忧和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