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兰德斯坦纳(1868-1943),美籍奥地利医学家,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对输血问题非常感兴趣。
输血在当时虽然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治疗手段,但因输血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人们不知其中原因,更无从防范。
1900年,兰德斯坦纳工作时发现了甲者的血清有时会与乙者的红血球凝结的现象。但这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因为它的存在是否对病人的生命存在威胁还不确定。
兰德斯坦纳对此却非常感兴趣,并大胆推测:会不会就是输血人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了凝结现象,而导致受血者死亡?
1900年,兰德斯坦纳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于是,兰德斯坦纳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
通过观察比较这份表格,兰德斯坦纳发现这些血液按红血球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不同类型。兰德斯坦纳将这些类型用字母表示为3种:A、B、O。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 )的第四种类型,即后来所称的AB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