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钱永健的故事之创造学习兴趣—生物学家为何能获诺贝尔化学奖

点击:949


钱永健,美国华裔生物化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钱永健小时候,因为气喘,只能待家里。为了过得有意思,钱永健在自家的地下室,搭起了一个小化学实验室”,摆弄瓶瓶罐罐。

16岁时,钱永健获得西屋科学天才奖,当时他研究的是如何将金属融进硫氰liú qíng酸。这个“西屋科学天才奖”是全美最久远,也是最负盛名的科学类比赛,获奖者经常被看作是“小诺贝尔获得者”。之后,他又凭借西屋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念书。

在哈佛大学求学时,钱永健对呆板的课程设置颇为不满,对化学多有厌倦。当时,钱永健突然觉得音乐更有意思,于是便上了不少钢琴课。

而在剑桥大学继续深造时,他想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便从化学转到了分子生物学,接着又转到了海洋学,后来又从海洋学转到了生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脑,这对于他来说更有研究的乐趣。

2008年,钱永健因为在荧光蛋白研究领域的成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回顾自己在生物领域里的成功之道,钱永健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所受到的化学训练。因为大部分生物学家并不真正懂化学,在遇到需要化学手段来解决问题时,往往就避开或绕道而行了。而钱永健则可以亲自动手设计合成自己需要的化学分子。钱永健还开玩笑说:“作为生物学家又能够亲自动手做化学,就像盲人世界里出了一位‘一目了然’的 眼龙,自然就可以称王称霸了。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