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布莱叶(1809-1852),世界通用盲人文字系统布莱叶点字法发明者。
布莱叶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他3岁时玩弄小刀不慎(shèn)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
布莱叶10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巴黎皇家盲人学校。当时,盲生的课本是用放大的凸版将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来很慢,书写更困难,而且课本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课程靠口授。
布莱叶学习刻苦、成绩好、求知欲强,但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要是有一种可供盲人使用的文字该多好啊!布莱叶想。
1821年的一天,校长请来一名退休海军军官查尔斯给学生们讲课。这位军官讲到了一种“夜间书写”法符号,它是一种用凸点来表示某种意思的书写方法,是专为夜间作战时秘密传递命令和加强联络而创造的。
布莱叶听完这个报告后很激动:模仿这个夜间书写法符号,用凸点代替线条,不就可以创造出方便盲人阅读的盲文了吗!
此后,布莱叶专心致志地研究这种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点为最佳?怎样编排字母和其他符号?用什么样的写字工具?点距应多大……
1824年,布莱叶在照镜子时,看着自己的两个膝盖,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两个膝盖不就是两个凸点吗?接着他看到了自己的胳膊肘,这不又是两个凸点吗?继而,布莱叶又看到了自己的两个肩膀——又是两个点!一共6个凸点!多么有意思的6个点啊!难道上帝是在暗示6个凸点是最佳方案吗?
当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布莱叶把头部这个凸点排除在外,也许它太大了吧。不管怎样,布莱叶在兴奋之余,经过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 )规律可循的法语字母方案拟(nǐ)定出来了:6个凸点,加上空白,共有64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