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贻(1931-2006),量子化学家,计算机化学家,“模式识别优化技术”创立者。
陈念贻(yí)195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正值我国向前苏联“一边倒”。为了向“老大哥”学习先进技术,上面号召科技人员学习俄语。
陈念贻原来学的是英语,也便投入到俄语的学习当中。令人称奇的是,陈念贻居然在一个星期中学会了俄语,能够读俄文的专业书刊。并且总结了俄语速成法,《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篇幅介绍了陈念贻的“俄语速成法”,一下子成了轰动全国的风云人物。
陈念贻的聪明还表现在他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在化学用品紧缺的情况下,想了不少“土办法”:没有石蕊(ruǐ)试纸,就用凤仙花、牵牛花代替,它们遇到酸、碱也能变颜色。没有天平,就用马粪纸、铁丝造一个;因为一分钱的铝币是一克重,所以一分钱就成了他的“ ”。他还用碱加石灰造氢氧化钠,加花生油煮成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