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洲新概念有一本书叫《小学生培养创造力的500个科学故事》中有一则题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住进了医院。因为无聊,魏格纳看起了墙上挂的世界地图。结果,看着看着,魏格纳发现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和南美洲巴西东部的凸起部分十分吻合。接着,魏格纳又进一步发现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几乎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相对应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最后,魏格纳从海岸线的轮廓特点,大胆推断大陆上所有的陆地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又不断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
故事完了以后,下面是“探究和思考”题目:1、找来一张世界地图,按照故事里说的那样试试看,会不会有和魏格纳一样的发现。2、全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它们的名字都是什么?你知道吗?
应该说,这则故事是很不错的,不像这本书大多数的科学故事那样,只讲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或发明了什么,至于是怎样发现或发明的,却很少提及——而这些恰恰是非常有用的。
然而,故事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的却非常不尽人意,完全是应试教育下的题目,根本不能起到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也根本不是像书中标榜的“探究和思考”。
如第一个问题,让小读者也拿来一张世界地图,按图索骥般去“发现”魏格纳的发现。这是“探究”吗?不是,这不过是模仿,这样的题目既没有“探索”,也没用“考究”。
至于第二个题目更不用说,问小读者全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它们的名字是什么。请问,这是思考题吗?这纯粹就是机械的查阅记忆题目,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害无益。
如果让家庭山来出探究题目,家庭山会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故事中,魏格纳说各个大陆之间的海岸线都有惊人的吻合,你相信吗?找来一张世界地图,试试看——这是“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