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东汉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改进者。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
当时记载文字的材料要么是笨重的竹简、木简,要么是昂贵的缣帛(jiān bó)、丝绵纸。蔡伦认为可以造更便宜实用的纸,于是找来一些廉价的材料代替蚕丝。
蔡伦先是把破布和废渔网一类人们丢弃的东西收集起来用来造纸,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又想到了麻,又由麻想到了树皮……
蔡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手下工匠,巧匠们按照他的设想开始了纤维(xiān wéi)纸的研制。他们把破布、树皮、麻头等东西收集起来,先泡在水里,洗去污垢(wū gòu),再放在石臼(jiù)里捣烂成浆,然后压成片晾(liàng)干,就做成了纸。
但是,有一些捣不烂的纤维混在里面,做成的纸不够光洁。于是,蔡伦就在原料中掺(chān)进了火碱在石臼(jiù)里捣,以起到腐蚀的作用。结果,不但纤维捣得更烂了,而且还( )地出现了漂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