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尧尧的故事之观察思维表达沟通—佑佑的手到底是热的还是凉的

点击:847



 作者简介:家庭山,即老马,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中学一级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阅读师资级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猜猜看网站“家庭山故事网”站长,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账号“家庭山”(ID:jtshancom),微信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

广而告君:本文和视频版同时上线,看视频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听《老马说书》论家庭教育,看《家庭山父与子新编》视频玩出能力。 


早晨起来,尧尧靠在沙发上独自玩耍。

“爸爸,佑佑昨天可有意思了,他一进门就说:手凉死了,手凉死了。”尧尧突然说。

“哦?为什么?”一旁吃饭的爸爸即家庭山问。

“可能他感觉到冷吧。”尧尧说。

“那后来呢?”爸爸问。

“后来,新来的老师就过去给他弄了弄。”

“怎么弄了弄?”爸爸想让他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就是用手给他搓(cuō)了搓。”尧尧边搓手边说。

“那为什么给他搓啊?”爸爸问(常问孩子为什么,利于训练孩子的观察思维能力——家庭山注)。

“因为他的手凉。”

“哦,一搓就不凉了。动能就转化成热能了。那老师说什么了没有”爸爸又问(鼓励孩子复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家庭山注)。

“老师说,咦?我觉得你的手不凉,是热的。”

“那你有没有去摸摸佑佑的手凉不凉?”

“摸了,也是凉的。”尧尧说(后来,才知道尧尧是骗爸爸的,他根本没有摸,而是同感而已——家庭山注)。

“诶(éi)?那为什么老师摸他的手就是热的呢?

“不知道。”尧尧习惯性地回答(懒于思考是人们的通病——家庭山注)。

“如果老师摸他的手是热的,那说明老师的手是热的还来凉的?”

“热的。”尧尧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这样,如果老师摸他的手是热的,那说明老师手的温度比常庚尧手的温度是高还是低?”爸爸换了个角度问。

“高。”尧尧几乎没有考虑,单凭“手是热的”就推出了温度高,而没有想一想是谁的手是热的。

“这样吧,举个例子啊,咱俩往这儿一站,我觉得你低,是因为我长得比你高还是低?”爸爸想通过举一反三来启发尧尧。

“高。”

“那你说,老师觉得佑佑的手热,那是因为老师的手温度比佑佑手的温度是高还是低?”

“低。”尧尧还是一点就通(孩子不都这样吗?只要善于引导,而不是批评训斥,每个孩子都不笨——家庭山注)。

“对了。那你说,老师摸佑佑的手说是热的,那说明老师的手是凉的还是热的?”爸爸又回到原来的问题。

“凉的。”

“嗯。那你说他们俩到底谁说得对?老师说佑佑的手是热的,佑佑却说是凉的。”

“谁都没说对。”

“谁都没说对,还是谁都说得对?”

“谁都没说对。”

“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他们说得对不对?

“说得对。”

“嗯。这里面有个角度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你发烧了,我用手一摸,哎呀,头这么烧,这说明我的手的温度比你的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

“低。”

“对了。这就是相对论。那要是我一摸你的头,诶,不烧啊?用体温计一量,温度是40度,但是我觉得并不烧,那说明什么?”爸爸换了另一种情况问。

“说明你的温度低,不是,温度高。”

“对了。那你说我的手的温度可能是39度,还是41度?”

度。

“对对。说明我烧得更厉害了。那回过头来,咱还说佑佑手的温度,他说是凉的,老师说是热的,那到底是热的还是凉的?他们谁说的是对的,怎么样来判断啊?

“他们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那他们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怎么办?”

“体温计。”尧尧居然想到用事实(工具)说话

“啊哈哈,体温计量一量。那谁去量?”

“老师。”尧尧可能认为老师权威。

“那你想知道答案,那谁去量?”

“我去。”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